员工情怀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员工情怀

又到清明

发布日期:2015/4/3 14:46:09   |   浏览次数:8857   来源:地产监理公司 蒋献军

清明 ,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已被国列入法定节日并放假一天 。人们在这个时节祭祀先人 ,以表达对者的孝思亲情。据考证 ,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称谓 ,后来成为节日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介子推有关 ,他在辅佐晋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后隐居山林 ,死前留下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深受感动 ,便把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清明将至 ,我却怕见清明 !岳母去世整整三年 ,我一直想写点文字来纪念她老人家 ,但始终无法静下心来 。思念 ,像块千钧大石压在心头 ,常使我一阵阵惊悸 ;一想起她已远离我驾鹤西去 ,我就仿佛从噩梦中突然惊醒 ,不敢面对这个悲痛的现实 !中国古代有为去世至亲守孝的传统 ,孔子说 :“孩子岁以后才离开父母的怀抱 ,所以为父母守丧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 。认为 ,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 ,心情是悲痛的 ,因此在守丧期间痛哭悲伤 ,内心才会安宁 。弟子规入则孝中也说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更有甚者守墓三年 ,寄托哀思 ,又修行深造 ,在那种与世无争的环境里苦心读书静心修炼 ,使学识和思想升华至一个新的境界 。当然 ,这种苦行僧式的做法现在不可能传承了 ,但在我的内心深处 ,几乎这一千多天里我仍像过去那样守候在老人家身边 ,沐浴着她给我精神上的化雨春风 ,觉得她不曾离去……

七十年前 ,十六岁的她为了去省城长沙就学 ,不惜以绝食行动来反抗家族不准女孩出门读书的禁锢 。读完高中后考取了广州的岭南商学院 ,仅读了一个学期便断了经济来源 ,加之要躲避日本鬼子的兵荒马乱,只得含泪放弃广州的学业 ,回到家乡做起了能够自食其力的小学教员 。

经历旧社会与新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社会体制的磨砺 ,她体验了从“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千金小姐到自力更生角色的巨大反差变换 ,她始终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从不阿谀逢迎 、怨天尤人 ;她对人真挚热情 ,对有困难的同事 、朋友 、乡亲时常伸出援助之手 。在当了学校教导主任的那些年里 ,除了自己教好几个班的课外 ,凡是因老师有困难不能上的课 ,她毫无怨言地顶替 。多少个夜晚 ,在昏暗的煤油灯 、白炽灯下批改学生的作业 ,她熬白了满头的青丝 ,损坏了珍贵的双眼 ,为晚年的双目失明埋下了隐患 。

三十五年的小学教师生涯 ,她可谓桃李满天下 。退休后 ,她仍兴致勃勃地为成绩差的孩子们辅导功课 ,从不收取分文 。后来眼睛看不见了 ,她经常念叨起那些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孩子 ,在她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湖南大学子弟小学创办了“求进”助学金 ,每年从微薄的退休金中拿出一万元 ,捐给学校为家境困顿的孩子添置学习用具 、书本等 ,以表达一个老教师的关切之情 。至今 ,这个助学金已经成功运作了七个年头 。

老人家最后的六年 ,我有幸在她身边尽了点微不足道的孝心 ,冥冥中有幸成为她的“关门弟子”(我是幺婿) ,得到了一点她为人处世理念的“真传” 。吃着粗茶淡饭 、穿着旧衣素衫 ,她始终甘之如饴 ;每天不能读书看报 ,只能听广播和电视里的新闻 ,大部分的时间里枯燥乏味地坐着 ,她也不烦恼和埋怨 。看着老人由失明 ,到行动不便 ,到生活不能自理——这个逐渐衰老的过程 ,我在叹谓生命无常的同时 ,又被她对生活对物质无欲无求的精神深深感动 :我们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她却似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

岳母有很多朴素的经典语句和口头禅 ,富含生活哲理,至今犹在耳边 :夫妻之间是拨不开的水(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明白了这个道理 ,再大的矛盾都不算个事 ,就有了迎刃而解的基础) ;钱是死宝 ,人是活宝(人的生命最宝贵) ;做人要本份,钱够用了就行 ,不义之财不能要 ;得理且饶人 ,声小理不穷 ;宰相肚子能撑船 ;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善良的本性 、勤俭的作风 、豁达的胸襟 、严己宽人的品行 ,是她老人家几十年平凡却高大人生的真实写照 ,也成为她留给我最宝贵的遗产 !能走入她老人家的家庭并获得她的言传身教 ,是我此生最大的福气 。她为我辈作出了表率 ,我愿这些精神财富能融入自己的血脉中 ,化为我今后人生的圭臬 ,成为我的家风 ,并以此教育和影响后代子孙 。

中央电视台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张丰毅等人在歌曲《中华好儿孙》激情四溢地唱到 :“……自强不自大 ,立志效鸿鹄 ,高堂之上教我做人的是岳母和孟母……”听到这里 ,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这首歌其实也道出了我的内心独白 。

又到清明 ,我深深怀念岳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