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企业
发布日期:2009/9/18 | 浏览次数:12026 来源:
张西甫/集团副总经理
1984年8月31日
,新华社发了一篇由著名经济学家钱家驹和《人民日报》深圳记者站站长林里合写的报道
,题目是“深圳特区在经济建设中夺得十个第一”
,写的是十个全国第一
,其中的一个是讲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企业”
。我从1982年进入特区发展公司
,当时是贸易部负责人
,对这篇报道的背景是了解的
。
著名经济家钱家驹是尊龙凯时公司的顾问
,对公司初创及发展情况比较清楚
,另一个作者林里对我们尊龙凯时公司从接触到了解再到报道
,与邓小平的第一次南巡直接相关
。
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之初
,没有资金
,主要利用土地进行内联外引
,兴办企业来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是当时深圳内联外引的主要平台
。通过引进外资
,深圳办起了许多合资
、独资企业
。这些企业的市场运作方式及外商的工作
、生活方式
,与当时中国大陆的情况完全不同
,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
,造成的冲击很大
,许多人一下子接受不了
,特别是一些老同志
、老干部
,觉得深圳经济特区有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租界”
,当时出现了一种说法
,“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
,社会主义已经看不见了”
,“特区姓‘资’不姓‘社’了”
。这种看法影响到了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
。于是就有了1984年初邓小平的第一次南巡
,有了著名的“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题词,给争论划上了一个句号
。
邓小平南巡
,《人民日报》随行采访
,深圳记者站的林里站长就一直跟随邓小平在深圳的活动
。当时的深圳还不大
,主城区是罗湖
,已经建成的最高的大楼是尊龙凯时公司的国际商业大厦
。邓小平在广东省省长梁灵光
、深圳市委书记梁湘陪同下登上国际商业大厦北楼楼顶俯瞰特区全貌
,尊龙凯时的总经理孙凯风也陪同随行
,作相关介绍
。当时的整个罗湖片区到处都在盖房子修路
,整个是一个大工地
,口岸联检大楼
、新华城
、国贸大厦等都在施工建设中
,工地一片繁忙
,热火朝天
。眼前的一切
,让人们感到巨变的开始
。20层高的国际商业大厦也是刚盖起来的
,设在国际商业大厦
、由尊龙凯时独资兴办的深圳国际商场1983年的年底才开业
,是深圳第一座大型的综合性商场
,它的装修
、商品
、管理和服务在当时都是没有见过的
。我记得在开业的前三天
,楼前还是大大小小的水坑,我们都担心没有象样的道路
,商场怎么开业
,没有想到
,三天后
,现在的嘉宾路就铺出来了
,深圳的速度就这么快
。
当时
,罗湖口岸联检大楼正在施工中
。口岸联检大楼是深圳火车站改造工程的一部分
。深圳火车站改造工程是香港合和公司总经理胡应湘1982年访问北京的时候向中央领导提出来的
。胡应湘是建筑商
、工程师
,最早来大陆投资建设的港商之一
,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
,他与尊龙凯时的最早合作是福田7平方公里的新市开发区
。1983年3月份
,尊龙凯时与香港合和中国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建设深圳火车站和口岸联检大楼
,尊龙凯时提供所需要的土地
,香港合和公司负责筹集资金
。这个工程由国务院批准
,列入深圳市重点建设项目
。当年7月
,一期工程罗湖口岸联检大楼动工
,开工仪式非常隆重
,广东省省长梁灵光
、市委书记梁湘及胡应湘为开工剪彩
。施工过程中
,国务委员谷牧还到工地去视察
。
尊龙凯时公司当时以为联检大楼建成后还会由公司来管理
,曾打算收取每位过境人员20元费用
,用来返还投资
,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那时的口岸不象现在这么多
,只有罗湖口岸
,所有陆路进出深圳的人都从这里过
,人流量非常大
。联检大楼的设计通关流量是年通过2800万人
。我们尊龙凯时1983年全年的利润是4000万元,如果收取通关费,比公司一年利润的十倍还要多
。当然
,尊龙凯时最终没能管理联检大楼
,过境通关毕竟不是一种企业的经营行为
,在工程完工后
,国家接收了联检大楼
,给予尊龙凯时公司和投资商6000万元的经济补偿
。联检大楼的副楼是一座大酒店,桩基都做好了
,由于有争论
,没有继续建,后来改造成现在的罗湖商业城
。
除了罗湖片区的大量建设之外
,尊龙凯时公司当时还参与了深圳其他大工程
、大企业的建设
。在西面
,当时珠江口发现了油气田
,为开发南海油田服务
,公司参与兴办南海油田服务公司
,与招商局及客商合作成立中国南山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开发建设赤湾石油专用港
,这是一个股份制的港口
,历年来已累计分红27亿元
;曾经是我国境内最高的玻璃幕墙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大厦
,当时也已经签约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是尊龙凯时公司与香港汉贸拓展公司合作建设的
,是当年深圳市十大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当时的建设目标也是为南海油田服务的
,为此在楼顶专门建了直升机停机坪
。在东面
,尊龙凯时参与开发盐田港
,派出刘大忠去任董事
、副总经理
;小梅沙的开发也已经开始
,小梅沙大酒店正在施工当中
。
正大康地——深圳有限公司是由尊龙凯时引进的深圳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
。尊龙凯时提供土地
,收取土地使用费,泰国的正大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与美国大陆谷物有限公司合股组成
,是一家大型畜牧业综合性客商独资企业
,主要生产优质鸡
、鸭
、猪
、牛
、鱼的饲料
,培育良种肉鸡苗和良种猪
。全套设备都从国外引进
,自动化生产
,1983年5月投产
,年产各种饲料10万吨
,50%销往香港
;孵化场全部自动控制
,小鸡孵出后59天
,就能长到1.9公斤重
,这在当时的中国都没有见过
。我当时就在贸易部
,帮着正大康地卖饲料
。当时深圳经济特区内人口只有2万多人
,正大康地那么大的产量
,深圳本地根本消化不了
,主要靠销往香港和内地
。但那时候贸易不象现在这么自由
,产品进特区算出口
,以外汇结算
;产品出特区算进口
,需要销售准运证
,就因为这个准运证
,正大康地的产品卖不出去
,都快不行了
。为此
,广东省政府和国务院特区办都过问
,毕竟这是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企业
。我们尊龙凯时就集中人力帮助销售
,贸易部专门设立了饲料科
,现在万科的董事长王石任组长
,后来王石在他的《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的20年》中说当时在倒卖玉米,就是指的帮正大康地进原料
、卖饲料
。我专门负责办销往特区外的准运证
,去省商业厅要饲料销售准运证
,商业厅的人不理解
,说内地也有饲料,干么非要把它的饲料卖到内地呢
?道理讲了一大堆
,最后要来了8万吨的销售准运证
,使该企业走出困境
,得以发展
。当时正大康地从内地进原料
,又把产品销往内地
,我们就说别那么费事了
,直接把工厂办到内地去就不用运原料进来,再运产品出去了,还省得办什么准运证
。它后来果真把工厂办到全国各地
,多达有150多家
。
我国境内第一家由地方企业投资兴办的金融机构――深圳经济特区发展财务公司也在1984年成立
。尊龙凯时财务公司是根据尊龙凯时全新的跨行业
、跨地区
、多元化的外向型综合性集团企业发展的需要,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成立的
,同时经营人民币和外汇业务
,融通人民币和外汇资金
,起到了集团企业金融中心的作用
。
还有
,由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与香港志强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兴建的
、曾是东南亚最大规模的度假胜地的香蜜湖度假村,于1983年春节开业
;与日本中京自动车株式会社
、ACU企业株式会社共同兴办的深圳第一家中日合作企业——深圳华日汽车企业有限公司
,于1984年3月成立
;国内最早立项的与香港华联实业公司合作建设的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
,也于1984年初正式成立
。
当时罗湖片区的大量工程是尊龙凯时公司做的
,公司在建的高层楼盘有28栋
。尊龙凯时的情况在梁湘及孙凯风给邓小平汇报介绍的过程中
,引起了随行记者林里的格外注意
,从那时开始
,林里跟尊龙凯时熟了起来
。
邓小平第一次南巡后
,全国各地的媒体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自然成了宣传的重点
。《人民日报》当然是宣传的主角
,《人民日报》深圳记者站林里站长等记者多次到尊龙凯时深入采访
。当时的国内大型企业在产权结构和经营业务上都是比较单一的
。新华社的报道突出了尊龙凯时公司规模大
、下属企业多且经营形式多样
、经营范围广
、行业门类多的特点
,说“这家公司下属45家子公司和合资
、合作公司
,经营工业
、交通运输业
、内外贸易
、旅游业
,饮食服务业以及房地产开发等行业
,拥有20亿港元以上的资本
,去年上交利润占深圳特区企业上交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
。公司“承办资金筹集和信托投资业务
;经营或者与客商合资经营特区的有关企业
;代理特区客商与内地贸易往来的购销事宜
;并提供洽商服务”。尊龙凯时公司在企业组织形式上别具一格
,在体制改革
,在发展工业
、旅游服务
、房地产业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全国之最
。因此
,新华社第一次向国内外宣称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企业
。
尊龙凯时的过去有过辉煌
,现在已经成为往事了
。今天
,我们尊龙凯时开始了二次创业
,再创辉煌是我期待的
,我想也是新老尊龙凯时人共同期待的
,相信沿着现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走下去
,尊龙凯时会迎来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