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2.8万亿地方债到期 其风险大小取决于楼市
发布日期:2014/12/10 11:14:49 | 浏览次数:4122 来源:经济参考报记者12月8日从“穆迪2015年信用研讨会”上获悉
,穆迪预计2015年中国将有约2.8万亿地方政府债务到期
。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我国要解决债务问题
,当务之急是化解巨额存量债务
,2014年债务利息支出就占新增社会融资的逾50%
,严重影响经济运行质量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
“存量问题比增量问题更加严重
。从2009年以后
,我国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恶性的债务周期
,地方政府包括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提升后
,投资的项目难以产生预期的回报
,没产生足够现金流来覆盖投资
。”兴业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高群山介绍道
:“因此只能通过更多的借新还旧去滚动债务
。我们测算
,2014年债务利息支出在新增社会融资中的总占比达到53%左右
。一半的社会融资增量都要用于利息支出
。”
值得关注的是
,在存量地方政府性债务中
,风险大小也有所区别
。
由于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平均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50%左右
,如果某地前期房价飙升
,大量土地作为抵押物进入整个信用市场
,而接下来若房价有较大下行压力
,则当地的财政收入会面临较大压力
。
就城投债而言
,省市级的城投债相对比较安全
,区县级的风险较大。2010年到2013年
,县级城投债增量最高
,其财政收入
、获取资源的能力是各级政府中最差的
。高群山介绍称
,包括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表示
,银行对市级平台相对是比较宽容的
,愿意提供后续信贷支持
,但是对县级平台公司的信用支持在不断收缩
。
“2012年开始
,在降息
、降准的刺激下
,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层面通过影子银行的支撑,形成债务扩张模式
,随着债券市场等资金价格的飙升
,这种模式在2013年年底已经走到了尽头
。”高群山告诉记者
:“银行出于自身的考虑
,已经在收缩房地产
、地方政府层面的一些业务
。这仅仅通过监管是难以奏效的
,主要是银行出于对自身资产负债表的担忧
、对自身风险的考虑
,主动收缩业务
。”
穆迪地方政府与公共机构部董事总经理DavidRubinoff告诉记者
:“造成当前债务问题的根本因素主要有四点
,一是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不协调
;二是基础设施需求强劲
,城镇化快速推进
,同时2009年至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实施经济刺激计划
;三是禁止地方政府直接借贷
;四是地方政府投资和借贷的动机不合理
。”
目前
,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均意识到了债务问题的严峻性
,政府希望通过市政债对接纯公益项目
,当然这个比例会比较小
。更多是希望把地方政府现有融资平台清理之后
,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的PPP模式进行融资
,把具有一定营利能力的项目从地方政府平台中剥离出来
,从而将地方政府从第一投资者变为社会福利提供者
。
DavidRubinoff表示
,未来中国预计会开展更多改革措施
,有助于建立直接借贷框架。首先
,新的债务调查结果和权责发生制的综合财务报告逐渐公开披露
;此外
,财政部将出台使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规定
;同时
,税收改革与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同步进行
;公开披露土地出让金审计结果也将引发针对土地财政的改革
;在2015年1月1日新预算法生效之后
,地方政府可开始自行借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