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提高深圳“暖实力”
发布日期:2015/5/8 9:09:42 | 浏览次数:6507 来源:《深圳特区报》5月8日A01版■ 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加强社会建设 ,增进民生福祉 ,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
5年前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 ,要更加强化社会建设和管理 ,“和谐深圳”建设要推出新举措 。2010年底 ,我市召开建市以来第一次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 ,明确提出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 ,并提出了“两步走”的社会建设目标 ,即到2015年初步建成民生幸福城市 ,到2020年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
几年来 ,无论是持续增长的民生投入 ,还是推出“巨灾保险”的“中国样本” ;无论是推动社会力量成为社会建设的“生力军” ,还是创新社会治理的“织网工程” ;无论是打造社会建设的人才高地 ,还是推出社区共治的“社区基金会”……深圳抓住改革创新的“牛鼻子” ,以创新促社会建设 ,通过社会建设提高深圳“暖实力” ,让深圳逐渐成为包容发展的示范城市 。
民生投入逐年增加
有一种自豪叫做“来了 ,就是深圳人” 。“来了,就是深圳人”不仅是句口号 ,更是掷地有声的承诺 。
2012年初 ,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 ,率先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社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重点工作 。同时 ,响亮地提出“社会建设是人的建设”的理念 ,确定了“惠民生 、保民安 、稳民心 、聚民智 、借民力 、修民德”的社会建设“18字要求” 。
近年来 ,我市民生领域投入逐年增加 。据统计 ,2010-2014年市区两级公共财政在教育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和就业 、住房保障等九大民生领域的投入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2.36% ,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水平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 。
民生投入不断增加的背后 ,是基本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推进 。
社会保障方面 ,去年 ,我市推出了巨灾保险的“中国样本” 。由市政府出资购买商业巨灾保险 ,无论是户籍非户籍 ,只要你在深圳遭遇地震 、台风 、海啸 、暴雨等15种灾害时 ,不需花费一分钱 ,你将能获得最高10万元的人身伤亡救助保障和2500元的核应急转移安置保障 。此外 ,我市月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2030元和800元 ,居全国领先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成为全国非户籍参保人数比例最高 、保障力度最大的城市 。
义务教育方面 ,根据《深圳市暂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试行)》规定 ,凡年龄在6—15周岁 ,有学习能力 ,父 、母在深连续居住一年以上 ,提供相关材料 ,均可申请在深圳接受义务教育 。如果因公办学位不足 ,孩子需入读民办学校 ,政府将对每个小学生给予每年5000元 、每个初中生每年6000元的学位补贴 。我市重点加大对原特区外地区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力度 ,原特区外地区每千人总体学位数由2012年的98个增加到2014年的109个 ,每千人病床数由2.0张增加到2.2张 。
市社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形成覆盖全市 、功能完善 、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让全体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共绘美好“筑城愿景”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有‘法宝’ ,那就是50年前提出 、至今仍历久弥新的‘枫桥经验’。”市社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个“老经验”对于构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依然很管用 ,“它的核心思想就在于‘坚持依靠和发动群众 ,实现预防化解矛盾’ 。”
深圳将“枫桥经验”与“风景林工程” 、“织网工程”有机结合 。通过遴选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符合“枫桥经验”基本内涵的“盆景” ,推广成为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项目 。同时 ,以深入推进社会建设“织网工程”为抓手 ,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和社会管理工作网 、社区家园网建设 。
初期 ,深圳选取了基层党建区域化 、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居民议事会 、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和楼栋长等5个与基层社区建设有关的项目作为第一批“盆景”项目在全市推广 。如今 ,首批“风景林”从盆景已成为风景 。基层党建区域化项目实现全市642个社区综合党组织“全覆盖” 。776个居民议事会遍地开花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高涨 。全市已建成565家社区服务中心 ,今年将实现全覆盖 。全市14.7万名楼(栋)长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一环 。
而随着“织网工程”全面推进 ,我市基础信息资源库已融合公安 、教育、住建 、劳动社保 、卫生计生 、出租屋等部门数据达14亿多条 ,在全国率先建成了集人口 、法人 、房屋等于一体的城市级大数据库 ,并搭建了决策分析应用平台 。以教育积分入学为例 ,往年学生家长需要提前一至两个月往返政府各个部门开具各类证明材料 ,如参保证明、计生证明等 ,然后到学校办理入学申请手续 。整个过程程序复杂 ,耗时长 ,工作量也很大 。依托“织网工程” ,学生家长在网上申报信息后 ,系统后台就可以自动进行比对核验 ,减少了政府相关部门审核各类材料的时间 ,整个过程从以往耗时数周减少为几个小时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目前发改 、教育 、住建 、民政等部门 ,已利用该平台在人口“十三五”规划 、积分入学 、保障房轮候 、老年证办理等方面广泛开展应用 ,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
社会力量蓬勃发展 成社会建设“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加强社会建设 ,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加快形成政社分开 、权责明确 、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
社会组织 ,是实现政府职能主动转移 ,聚集社会力量创新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得益于深圳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 ,截至去年底 ,全市社会组织总数8241家 ,年均增长率达20%,创造了社会组织培育的“深圳速度” 。“社会力量得到了充分调动后 ,我们的工作理念从‘重登记轻管理’转变为‘易登记重管理’ ,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 ,打造社会组织的‘深圳质量’ ,促使社会组织良性发展 。”市民政局党委书记 、局长杜鹏表示 。
社会组织蓬勃壮大 ,其承接政府职能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政府搭台 ,社会组织唱戏”的模式越来越成熟 。五年来 ,深圳先后两轮推进政府职能转移 。2010年 ,清理出80项可转移和可购买服务的政府工作事项 ;2013年 ,对涉及30个部门的近千项行政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 ,形成可转移和可购买服务事项的目录 ,为社会组织的发展营造出更大的空间 。
作为全国的社会建设人才高地 ,专业社工是深圳的一张闪亮名片 。目前 ,全市专业社工已近7000人 ,其中一线社工4970人 。在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 ,我市建成143个社区U站 、100家青春家园社区服务“专柜” 、500个志愿服务固定服务点,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105万人 。
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