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拥抱“互联网+”推进社会善治
发布日期:2015/7/10 9:39:36 | 浏览次数:4031 来源:《深圳特区报》7月10日A05版■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陈震霖 文/图
核心提示
近日 ,新华网公布2014年度“全国城市与县域网络形象排行榜” ,宝安区在全国3000多个行政区划中脱颖而出 ,蝉联“全国县域网络形象排行榜”榜首 。
据悉 ,该排行榜是由新华网联合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清华大学新闻研究中心 、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等机构 ,对467亿个网页数据 、9.1亿个新闻数据 、1.8亿条微博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的 ,完整反映了去年一整年县域单位的网络形象情况 。
显然 ,数据分析最终得出了宝安的网络形象 ,事实上 ,这些数据也是网友们对宝安的评价 。评价从哪里来 ?自然是从网友们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来 。群众获得了好的用户体验 ,才会给出好的评价 ,才能形成优秀的网络形象 。
如今 ,在宝安区 ,网上办事大厅 、政务微博 、手机APP 、微信公众账号等互联网工具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标配” ,更为重要的是宝安区近年来主动拥抱互联网 ,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该区积极拓宽民意沟通渠道 ,主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有效实现了公众参与和政府履职 ,为实现社会善治增添了有效途径 。
宝安区重新用互联网精神审视自己的服务和效能 ,强调用户体验 ,最大限度地服务好市民“粉丝” ,从根本上改革现行服务体系 ,倒逼政府部门形成群众至上的服务新思维 ,从而发挥好互联网作为公众参与最直接最便捷的渠道 ,形成社会善治的合力 。
市委常委 、宝安区委书记田夫多次表示 ,要通过改革 ,通过互联网不断拓展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内涵 ,创新政府服务辖区市民的手段 。
政务新媒体实现“群聚效应”
近年来 ,微博 、微信等社交网络逐渐成为舆论生态的重要一环 ,宝安区较早地布局“双微一网” ,并重点统筹指导全区政务微信建设 ,更好地满足了市民对政务资讯和行政服务的需求,其中 ,他们发挥社交媒体的参与感 ,让市民凝聚的共识 ,得以“零距离”参与到政府治理和社会建设 。
比如 ,今年年初的宝安区五届四次党代会上 ,宝安区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湾区新城”的目标 。在会议召开期间 ,宝安区级政务微信公众号“文明宝安”就推出了多个响应“湾区新城”的专题 :如“湾区新城怎么建 ?听听党代表们怎么说 !” 、“打造湾区新城 宝安底气在哪里 ?”等以接地气的语言 、活泼的方式赢得市民的点赞转发 ,既第一时间解读了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 ,还引起了市民的共鸣 。
“政府也应该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 。”市民胡艺是微信公众号“文明宝安”的“铁杆粉丝” ,通过掌上方寸屏幕了解宝安区的动态和工作部署 ,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
在宝安区 ,类似微信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平台 ,已经成为市民与党委政府 、行政执法部门的“接口” ,并为市民广泛接受 。为畅通这样的“接口” ,提升市民的“用户体验” ,相关负责人单位开始了一些尝试 。
“我们在全市首创了‘中转页面’建设 ,打通了微信访问渠道 。”宝安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他们指导全区各政务微信建设具备自身特色的中转页面 ,作为功能多样 、使用便捷的访问入口 ,使得全区近30个政务微信实现了有效聚合 。市民群众可以从政务微信中方便获取到资讯信息和行政服务 ,也为区各单位推介政务微信 、吸引网民关注提供了一条较为便捷的途径 ,从而实现政务新媒体“群聚效应”——形成“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协作推广格局 。
“用户体验”的根本体现在优秀的内容和功能服务价值上 。宝安区鼓励相关单位在政务微信上探索建立健全与自身职能和业务相对应的办事服务入口 ,以盘活自身资源 ,满足市民“指尖办事”的需求 。比如 ,福永街道办政务微信服务号“阳光福永”的“乐居福永”区域综合服务平台和“服务地图”指引服务 、区卫计局政务微信“健康宝安”的在线挂号和医疗资讯自助查询服务等 ,都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
公共服务“产品化”实现社会善治
率先推出加工贸易全程信息化 、推出全国首个区级云平台“宝安产业地图” 、建成全市首套“三资”管理信息化系统 、成立133个网络党代表工作室 、开发以“微观反腐”为核心理念的“微观反腐败系统” 、建设全国首个基础教育云平台“宝安教育云平台”……近年来 ,各类公共服务逐渐“产品化” ,这些政府互联网“产品”在宝安层出不穷 ,广受市民好评 。
许多部门负责人更像一名“产品经理” ,他们借鉴“市场 、用户 、产品”的思维方式 ,在互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解决城市、产业 、社会转型中遇到的难题 ,从而实现社会善治 。从这个角度说 ,互联网不仅被视作一种工具 ,更被作为一种工作理念 。
去年 ,宝安区投入770万元工作经费 ,联合深圳海关在全国率先推出加工贸易全程信息化改革 ,实现了“无纸化通关” 、“秒过” ,报关企业个个都成为VIP 。九成加工贸易企业的办事人员坐在办公室 ,通过客户端口就可以实现“秒过” ,业务办理环节精简了43% ,时间节省70%以上,极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这对日益增加的业务量来说 ,无异于巨大突破 。
产业升级大背景下搭建的“宝安产业地图” ,则是一个由政府搭建 、全民共享的产业综合服务及要素资源共享平台 。这一平台通过信息化的动态管理机制 ,实时显示辖区近3000家重点企业和400个产业载体的位置信息 ,提供全部产业政策文件和377家宝安“六类”百强企业数据信息 ,用户不仅可以快速直观地查找到宝安每一个园区 、每一个产业载体的基本信息 ,还可以直观清晰地看到该片区未来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定位 。通过政府搭台,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推动产业载体与优质项目两大关键市场要素的有机融合 、高效配置 ,促进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 。
在宝安 ,全区124个社区家园网子站已全部开通 ,宝安区社区家园网各子站点都设置了社区资讯 、信息公开 、我要办事 、社区自治 、社区服务 、社区管理 、社区党建 、社区论坛八个基本板块 ,同时根据便民利民的需要 ,在首页分别设置了社区公益服务 、便民服务 、社区安全管理 、社区地图等模块 。
吸引公众参与 形成治理合力
近日 ,酝酿多时的“平安宝安指数”尘埃落定 ,首批指数将近期公布 ,届时宝安各片区的治安情况将通过媒体直观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与以往不同的是 ,该指数首次把群众满意度纳入其中 ,成为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评审该指数课题的专家指出 ,该指数能够客观反映宝安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效 ,而且也能够预测整个社会范围内治安治理工作的趋势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不仅助于宝安区对全区治安形势进行预警 、研判 ,引导各基层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击 、防范工作 ,同时对其他地区的治安评估体系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参与性 。“‘平安宝安指数’的一大亮点是在各地现行平安建设评价体系中 ,作为地方治安实际承受者的群众没有多少发言权 ,容易造成工作与实际脱节 。”课题组负责人之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治安管理教研室主任王树民说 。
宝安区公共就业网络移动服务平台也是一个极具参与感的公众平台 。这个主要以手机APP为载体的平台已经在该区部分就业人群中流传开来——安装了该APP的市民 ,只需使用手机“摇一摇”就能找到附近的招聘需求 ,并直接投送简历 。该平台上线半年来 ,已经覆盖了600多家企业 ,帮助5.3万人找到工作 ,解决了“用工难”和“揾工难”这个信息对接难题 。
“下载手机应用免费注册账号后 ,马上海量的工作机会就会呈现在手机上 ,可结合关键字、行业 、岗位类别 、学历要求等搜索 ,还能显示身边的招聘岗位 。”在新安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来深两天的外来劳务人员小许短短5分钟内就学会了平台的操作方法 ,他告诉记者 :“有了这个平台 ,求职更方便了 ,动动手指就能找到就近的工作机会 。”
“微博办得好不好 ,要看百姓找不找 。”宝安城管局的官方微博作为收听民意 、解决民情的最为重要的渠道之一 ,3年多来的运作 ,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 。
据介绍,涉及城市管理领域的投诉的案件 ,均实行网上“全公开”模式 ,可随时查询 、监督 ,并在处理时限与处理结果上有严格的要求 ,保证了市民微博投诉处理与反馈的及时性 、真实性 。
据了解 ,宝安区城管局在微博上以插件形式植入城管数字化系统(即12319系统) ,实现了市民投诉案件的半自动受理立案 ,并通过现有数字化案件派遣 、处理机反馈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案件经手环节 ,及时有效地处理了市民反映的问题 ,实现了无缝链接 。
“我们会在政务信息发布 、投诉咨询受理 、处理结果回复三方面 ,按信息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处理 ,在接到信息30分钟内确保微博信息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响应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
原文链接 :